首页  > 古代  > 人在大明写日记,扮演老六皇子 > 

第五章 朱桢,老朱家的麒麟子?

第五章 朱桢,老朱家的麒麟子?

楚王府内,朱桢手中的笔依旧没有停下。

揭露杨宪恶行的目的,不外乎是为接下来废除宰相制做铺垫。

现在的老朱,还在对所谓的宰相抱有期待。

自己就是要把他的这抹期待,给彻底的掐灭掉!

让父皇提前废除宰相制!

自己熟读明史,清楚的知道大明朝不同与以往朝代,不可给文人士大夫过高的权力!

可在没有发生的事实面前,文字毕竟是苍白无力的。

朱桢知道,自己要做的,就是要下一剂猛药!

“父皇,对不住了,这么做就算不为我自己,也是为了我大明的未来!”

于是,日记里的内容继续在老朱眼前浮现。

【没有算错的话,父皇这个老糊涂估计在和大哥商量,中书左丞相该由谁继承吧?】

【是想选胡惟庸对吧?得,又是一反骨仔,大明还是早点亡吧,我累了。】

朱元璋瞪大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日记里居然说胡惟庸是反骨仔,什么意思?难道胡惟庸将来要造反?

杨宪治杨是发生在前两年的事,被人发现了猫腻,也算解释得通。

可胡惟庸如今只是一个小小的参政知事,又怎会造反?

朱元璋的眉宇间,不觉露出了一抹狐疑。

只是很快,这抹狐疑就被接下来的日记内容,给彻底消散。

因为朱桢,开始硬核分析为何丞相制不宜在大明朝推行。

首先,就是与朱元璋自己这个人有关!

【当然了,这也不能全怪胡惟庸,毕竟父皇本身也有问题。】

【诚然父皇是历代君王中,起点最低的一位,其能力和手腕必定是一流。】

【可父皇不该就不该在,文化水平太低,不受文人士大夫的尊崇!】

【无论是秦皇汉武,亦或者是唐宗宋祖,他们本身的文化水平绝对不差,饱受读书人的爱戴。】

【所以也才有了汉唐遗风,宋朝的文化繁荣,许多名臣干吏也是出自于这些朝代。】

【父皇呢?虽然这些年读了不少书,充实自己,可在那些读书人的眼里依旧是那个目不识丁的叫花子。】

【这就有了一个矛盾点:丞相一职上承君王,下接百官。如果丞相的权力到达了顶峰,那就有了与皇帝对抗的筹码!】

看到日记这里,朱元璋心中瞬间怒意横生。

自己乞丐出身还能当上帝王,不正是能证明自己的厉害之处吗?

怎么到了这孽子的眼里,就成了一个人生污点?

朱元璋挪过视线,把目光放到了一旁正在整理奏折的朱标身上,问道:

“老大,你书读得多,咱问你,历朝历代可有宰相谋反的先例?”

朱标停下手中动作,显然被这道突如其来的问题,给整懵了。

他不知道父皇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但他还是思索了片刻后,回道:“回父皇,宰相谋反的先例自然是有,可极其少数。”

“纵使有,也是各国分裂时期,就例如南梁的萧鸾。”

“此外,普遍是权相控制朝堂,把持朝政较多,要说谋反还真没那个胆量。”

或许是察觉到了些许不对劲,朱标不禁皱了皱眉问道:“父皇,您为何要问这事?”

“难道......您以为胡惟庸会谋反?”

“如果真是,那您可就多虑了,自古以来谋反的宰相可太少见了。”

“更何况,有父皇您在,给他胡惟庸十个胆子,也不敢谋反。”

听朱标这番话,朱元璋也是下意识的点了点头,觉得有理。

有自己坐镇皇位,谁敢谋反?他杨宪不也只是欺君罔上而已吗?

朱元璋觉得是自己神经大条了,不过是一篇皇子日记,恰巧因为某种神力能让自己看见。

小孩子说的话,又岂能当真?

朱元璋并不打算再对此事深追到底,可朱桢却不打算放过这个机会。

他书写的手并未停下,且嘴角微微上扬。

好不容易扳倒杨宪,废掉了浙东势力,岂能让淮西势力上位?

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绝!

他知道,父皇是一头倔驴。如果不结合史书,硬核分析宰相制给大明朝带来的弊端的话,父皇是绝对不相信自己日记里所写的这些话的!

【不过,就父皇那倔驴一样的脾气,就算我上谏,恐怕他也不会相信吧?】

【毕竟,以他的眼界和格局,根本就不相信丞相谋反的事。】

【他以为,大明和历朝历代一样,即便丞相有了权力,也做不到篡位的事。】

【可殊不知,丞相谋反的关键条件,根本就不是掌权,而是威望!】

看到这里,朱元璋原本缓和的脸色,又再次凝重了起来。

作为帝王,他敏锐的意识到,事情似乎真没有朱标所说的那么简单。

因为大明朝真的和其它朝代不同!

【权力是迫使百官听令的工具,可威望才是让百官乃至天下人做事的真正动力!】

【正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历朝历代的宰相,纵使有权,其威望也比不过龙座上的那位。】

【可现如今的大明不一样,父皇的经历告诉了天下人,哪怕你是一个乞丐,一个和尚,或者说是一个畸零户,都有当皇帝的资格!】

【那么问题来了,这高高在上的龙椅上,坐着的人为何不是豪门权贵,不是将门功勋身世显赫之人?偏偏是你这个出身低贱的朱重八?】

当这段话写完,朱桢这才满意的合上了日记本。

现在,他只需要等待奖励的到来即可。

他不认为,朱元璋在见到这段文字后,还能够那么的坦然面对。

他甚至能够想象到,此刻的武英殿内,朱元璋那三百六十度的表情直转。

果然,大殿内。

唰!!

朱元璋瞬间脸色骤变,身形止不住的往后仰去。

还好一旁的朱标手疾眼快,一把将其扶住。

可朱元璋却是一把手推开,双臂按向了身前的御案,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眸光中似有杀气升腾流转。

回想起这些年,刘伯温、李善长等人,对自己表面上的恭敬,实际骨子里的瞧不起,朱元璋这才惊觉的发现,这个孽子竟然说的是对的!

朱标还是太浅薄了!

文人士大夫只以特权阶级出身的皇帝为尊,根本就打心底里的瞧不起平民百姓大老粗!

这也就能解释得通,为什么以往朝代的权相,为何不敢谋反。

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本身就是王侯出身。李渊更不用说了,起兵的时候已是官居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是一地的最高军政长官。

哪怕是一向最让人瞧不起的汉高祖刘邦,那也是泗水亭长,并不是真真正正的白丁。

朱元璋这才意识到,在没有了杨宪浙东一党的制衡后,胡惟庸这个淮西势力一旦身居要职,那朝堂百官必受淮西势力的打压。

到最后,百官或妥协或避让,淮西势力最终会把自己的魔爪伸向皇权!

也就是说,如今的大明要是立相,那就是相当于在立第二个天子!

霎时间,朱元璋感到后背浸湿了。

他从来没把一个问题想的这么的深远,还好日记的主人是自己的儿子。

换做其他人,他必然要杀人灭口,留他不得!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朱元璋激动的连拍桌子数下,“说得好,说得好啊,不愧是咱的种!”

能把当今朝堂关系,以及君与相之间的平衡点分析的这么透彻,究竟是哪个皇子有这样的见地?

老三朱棡?还是一向鬼点子多的老四朱棣?亦或者是喜欢研究学问的老五朱橚?

朱元璋能想的人选,也只有这么多了。

毕竟,后面的老六老七老八,都还只是孩子,孩子哪儿来的这么深远的见解?

毫不夸张的说,就冲刚才这篇日记,朱元璋甚至隐隐有了易储的念头!

不为别的,这小子的见识已然超越了他培养多年的大儿子朱标!

甚至可以断言,这日记的主人,就是他老朱家的麒麟子!

日后若精心培养一番,未必不能辅助朱标,打造一个全盛的朱氏大明王朝!

念及此处,朱元璋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境了。

他连拍御案数下,激动的大喊道:“查!一定要给咱查出此子是谁!”

“就算在各皇子府上安插锦衣卫的探子,也要把这小子给咱查出来!”

一旁的朱标见此情景,心中早已如惊涛般震撼无比!

自打他懂事起,就没见自家父皇这么失态过。

想不到现在竟然连自己的儿子也要派锦衣卫监视,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然了,朱标看不见日记内容,不理解倒也正常。

可朱元璋清楚的明白,就算掘地三尺,也要把自家的这个麒麟子给找出来!

此子有经天纬地之才,不单单是上天给他老朱家的眷顾,其身上更是承载了大明的未来与希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 2025 www.xq0356.com 讯红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