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  > 镇国逍遥王,开局献策摊丁入亩 > 

第4章

第4章

第4章

而马棚这边,只剩下林旭和老仆冯叔。

“唉......”

冯叔看着林旭脸上清晰的巴掌印和嘴角的血迹,又看看那些守在外面的家丁,长长地叹了口气,老眼中充满了担忧。

“大公子,您......您这又是何苦呢?”

“您不该这样顶撞老爷的啊!”

“本来老爷就对您......唉!现在彻底惹怒了他,以后您的日子,只怕是更难了啊!”

然而,林旭却毫不在意。

“冯叔,你觉得,我现在的日子,还能比以前更难吗?大不了,就离开这林府!”

“至少从今天起,那林浩林.武再也不敢随意欺负我了!”

不过,说到底,现在不被欺负也只是暂时的,想要真正自由,只有离开林府才有可能。

这里,他一刻也不想多待!

可是,要离开这里,也不是说一走了之那么简单的。

首先是钱!

身无分文,寸步难行!

这具身体的原主,在林府的待遇连下人都不如,哪里会有半分积蓄?

指望林煜那个便宜爹?还是蔡淑那个毒妇?

简直是痴人说梦!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是户帖!

这玩意儿,就相当于现代的户口本和份证,没有户帖,他就是个没有身份的流民!

别说离开京城回什么平远县了,恐怕刚出城门,就会被巡城的官兵当成流寇或者逃奴抓起来!

“钱......户帖......”

林旭揉了揉隐隐作痛的太阳穴,只觉得一阵头疼。

就在这时,林旭脑中灵光一闪,他想起了刚才蔡淑好像提到过什么科考放榜。

“冯叔!刚才那毒妇......夫人说什么科考放榜?怎么回事?”

冯叔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

“是啊,大公子,科考一个月前就已经结束了,算算日子,这几天应该就要张榜公布结果了。”

“哦?那你说,林浩他能高中吗?”

冯叔沉思片刻,如实说了出来。

“二少爷......他自幼便天资聪慧,而且还、是老爷亲自教导,从小饱读诗书,四书五经,早已烂熟于心,十三岁那年,便考中了秀才。”

“这次,应该是可以高中的。”

“呵,是吗?”

林旭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就算他中了又如何?后面还有殿试,由皇帝亲自考教策问,考的不仅仅是经义文章,更是眼界、格局、应变之能!

就凭林浩那种睚眦必报、心胸狭隘的性子,就算侥幸高中,在殿试上,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不过,林旭对于他的前途并不关心,眼下最重要的,是他自己的出路!

想到这里,林旭掸了掸身上的灰尘,站起身来。

“冯叔,我出去走走。”

“啊?!”

冯叔闻言大惊失色,连忙上前一步,想要拦住他。

“大公子!使不得啊,老爷刚刚才下令,让您禁足西苑,不得踏出半步,外面还有人看着呢!”

“您要是现在出去,被老爷知道了,那可是火上浇油,彻底惹怒老爷了啊!”

冯叔苦苦相劝。

“无所谓,他还能杀了我不成?”

林旭说着,打了盆水简单洗漱一下,换上另一件同样洗得发白的单衣,便直接翻墙离开了林府。

只有在外面,他才能试着找找机会。

出来之后,林旭便在街上逛了起来。

京城的街道,远比林旭想象的要繁华热闹,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叫卖声、吆喝声、车轮滚滚声,不绝于耳。

走着走着,林旭发现前面一处地方异常热闹,人群熙熙攘攘,似乎都在往一栋高大的楼阁涌去。

那楼阁雕梁画栋,气势恢宏,门楣上悬挂着一块巨大的金字牌匾。

“迎贺楼?”

林旭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也挤.进人群,凑上前去。

只听旁边有人议论纷纷。

“听说了吗?迎贺楼的规矩,放榜前三天,所有举子食宿全免!”

“真的假的?王老板这么大的手笔?”

“这你就不懂了吧?王老板这叫广结善缘!你想啊,这些举子,将来哪个不是朝廷栋梁?今日一饭之恩,他日必有厚报!”

“高!实在是高啊!”

“所以啊,这几天,不管是盘缠紧张的寒门学子,还是那些不差钱,想来打探消息、结交人脉的世家子弟,都往这迎贺楼里钻呢!”

听完大家的议论,林旭心中暗自点了点头。

这迎贺楼的老板,倒是个精明的生意人!

既如此,那这第一桶金,就在这赚吧!

林旭看了看迎贺楼的牌匾,随后径直朝楼内走去。

门口有几个伙计招呼进出的客人,看到林旭也并未阻拦,只把他当做了一个落魄的寒门学子。

京城之地,卧虎藏龙,谁又能保证今日的穷书生,他日不会一飞冲天?

迎贺楼的王老板,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舍得下如此血本。

来到里面,楼内果然是另一番景象。

宽敞明亮的大堂里人声鼎沸,座无虚席,放眼望去,尽是穿着各色长衫的读书人。

有的三五成群,围坐一桌,高谈阔论,意气风发。

有的则独自一人,凭栏远眺,或低头沉思,神情各异。

“哈哈,刘兄,恭喜恭喜!此次秋闱,刘兄定能高中!”

“哪里哪里,王兄谬赞了!倒是王兄你,我看才气逼人,此番定能金榜题名!”

“哎,莫要互捧了!放榜之日未到,一切皆是未知啊,到时候,咱们再庆贺不迟!”

“说的是,不过,我等寒窗苦读十数载,为的不就是这一朝么?”

现场的人大多都是学子,议论最多的自然也就是此次科考的内容。

林旭找了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一边观察周围的人,一边默默听着。

就在这时,话题忽然一转。

一个看起来颇有见识的年轻学子,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说道:

“诸位兄台,可曾听闻前几日朝廷邸报所言?”

“哦?何事?”

旁边立刻有人追问。

那学子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才缓缓道:“邸报上说,今年国库收上来的税银,竟比去年少了足足两成!”

“什么?!”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

“少了两成?这怎么可能?!”

“是啊!我大周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口日益增多,按理说,税收应当逐年递增才是,怎会不增反减?”

“此事非同小可!国库空虚,乃动摇国本之大事啊!”

“难怪......难怪最近听闻,陛下似乎有意进行税制改革......”

“税制改革?”

这个词,立刻又点燃了众人的热情。

“若陛下真欲改革税制,以充盈国库,我等身为读书人,自当为君分忧!”

“不错!这极有可能,便是此次殿试的策问题目!”

“以我之见,当严查各地税吏,杜绝贪墨之风!定能追回不少税银!”

“此言有理!还应鼓励农桑,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如此,税源方能长久!”

“我看,还可效仿前朝,推行‘一条鞭法’,将各项赋役合并,统一征收银两,或能简化征收,减少损耗!”

一时间,大堂内议论纷纷,各种建议层出不穷。

这些未来的朝廷栋梁们,仿佛已经站在了金銮殿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为大周皇帝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 2025 www.xq0356.com 讯红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