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秀瞧着李家村的确比三溪村那边荒凉了许多。房舍少不说,地也少。
“我们李家村统共有十二户,五十多人。”李越不知道江文秀是否了解李家村的事,
便主动介绍道。江文秀听他说十二户,才五十多人,的确是受灾后的情况。正常的村子,
一般平均每户有八到十人。李越说完又指了指靠着溪流那边的田地,“那是村里开垦的荒地,
我们家有两亩,以后领你去看。”江文秀远远瞧了一眼那边的小溪,水流很浅。
估计再过些时日,就得枯竭。到了明年春耕的时候,浇灌就费力了。“今年地里收成怎么样?
”江文秀询问道。李氏的人来了四年,她记得朝廷给荒地免税三年,按理今年应该缴税。
提到这个,李越轻叹了一声。“比前两年好些,但跟三溪村的收成比起来,
每亩地的收成还是差了不少。”江文秀听他叹气,又想到他们这些年过得比较艰难,
便安抚道:“不着急,慢慢来吧。若地里收成实在不好,以后我们再寻摸些别的生计。
日子总能过下去。”她这话倒不是敷衍,心里真在想以后弄个什么赚钱的门路。
她和母亲从江家离开的时候,那些生意、庄子、铺子的确带不走。但江家行商多年,
她母亲又是江家的当家主母,银钱、首饰和秘方带走了不少。
那几个花大价钱拿下的秘方暂且不说,毕竟那太引人觊觎。就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随便在外买下的吃食方子,她去县里支个摊子也能把生计维持下去。以前,她们孤儿寡母,
生怕被人算计,在县里只敢买米皮。那米皮酱方子就是以前父亲在外偶然吃到,
然后买下来的。她本想着若何一鸣和三溪村可靠,以后倒是能把买卖做大些。
她出两三个方子也无妨。结果,何氏一族的人倒是给了她一个惊喜。一个米皮酱作坊,
险些要了她的小命。李家村的读书人多,心眼子肯定比三溪村的人多。她可要更警惕些。
不过若是他们心正,倒是好事。这个,她得仔细观察再做定论。可笑的是,
三溪村的人却看不上人家。但看李越和李星辰就知道,李家村的人,心可大着呢。
不过是受了大灾,又背井离乡,还没抓到翻身的机会。三溪村那边以后得后悔!
还在想着生计的事,便听李越跟她解释道:“我们的田地收成不好,灌溉不便是一个原因,
还有就是我们村的人对种田并不是很擅长。”“哦,那你们以前在蜀地以何为生?
”这倒让江文秀好奇起来。按照李星辰那日所说,他们族里几乎每户都送孩子读书,
应是比较富裕才是。看他们的样子,也不像是经商的人。李越见她感兴趣,
也不隐瞒:“我们种桑,养蚕,织锦。大家也种田,但每家就种两三亩。
我们那边的田地很好,不需要怎么操心。不过,就算收成不好也不担心。
地里的收成并不是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江文秀恍然,“难怪。”李越笑道:“你若想听,
以后我慢慢跟你说蜀地的事。”两人没聊几句,就到了李越家门口。
Copyright © 2025 www.xq0356.com 讯红文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